还记得北京第一个不设围墙、开放街区的公租房小区——郭公庄一期吗?但从去年年底入住后,这个小区未能真正实现开放,小区内部道路无法提供给社会车辆使用。“别说外部车辆,连业主的车都进不去!”郭公庄一期北部入口,被拦车杆挡住,保安岗亭上贴着“私家车严禁入内”。保安说,除了搬运家具等特殊情况的车辆,小区内不允许车辆驶入。
新华社资料图 记者 罗晓光 摄
这与郭公庄一期的设计理念不符。早在设计阶段,该小区就被定义为开放街区——不设围墙,内部道路连接市政道路、开放给社会车辆使用。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郭公庄一期成了北京第一个街区制的公租房小区。
规划显示,小区内共有4条道路可以开放,将小区南北的郭公庄一号路和六圈南路这两条市政路连接起来。按规划,未来社会车辆从六圈南路到郭公庄一号路,不再需要绕郭公庄路,而是直接走小区内纵向道路到达。
但记者走访发现,该小区位于郭公庄一号路上的两个出入口全部都设路卡,不能随意驶入车辆。小区内部,原本提供给社会车辆的道路已摊铺沥青,但路口却设置了石墩路障。
现实中,郭公庄一期只实现了“半开放”:小区没有大门,非小区居民可以进入享受商业和绿地,但外部车辆禁入。
规划好的开放小区为何只能“半开放”?“即使车辆从一条市政路入口进了小区,目前也只是在小区内绕半圈,没法驶入另一条市政路上。”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管理处负责人对记者说。
小区原本对外开放的4条道路中,介于规划小学和小区之间的一条南北向道路最关键,它直接连通了郭公庄一号路和六圈南路,相当于郭公庄路的平行线。但这条路走到一半就被挡了,围挡的另一侧还是一片待建的工地。
待建工地是郭公庄一期的南区,恰恰是阻碍内部道路接入市政道路的关键。负责郭公庄一期项目投资建设的市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郭公庄一期整个区域原本都在2013年获得土地并开工建设,但项目南侧受到高压线影响,不具备开工的条件,因此暂时搁置下来等待高压线迁改。“高压线基座虽然不在地块内,但楼高已超高压线。”
但这一搁就是5年。去年年底,北区入住,南区仍没有丝毫动工的迹象。“只要高压线能顺利实现迁改,南区就可以实现开工,顺利的话两年半就基本完工。”市保障房中心这位负责人说。
但为何这处高压线迁改如此困难,拖了5年之久?公开信息显示,丰台区层计划将涉及此处的高压线迁改入地。记者联系了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该公司回应:郭公庄公租房项目附近架空线入地工作是由丰台区土地储备中心提出的,按照“谁主张谁出资”的原则,应由丰台土储中心承担相应费用;2015年11月,北京市电力公司已将架空线迁改合同交给丰台区土储中心,对方表示迁改资金筹措困难,未办理工程相关前期手续。
不设围墙、开放街区的小区,一旦真正全开放,也面临着来自居民的压力。
郭公庄一期“半开放”的这半年时间里,已经开始面临封闭小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小区绿化较好,常有小区外居民来此遛狗,狗大便增多不可避免;大批小区外居民也会到此小区到广场上跳舞、健身;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小区,安保力量能否跟上也是关键。
“最初对开放式小区有担心,但住进来发现没有太多差异,每栋楼都配着门禁,也有保安巡逻。”小区居民常先生说。其实,小区物业管理方面为此承受不小的压力。负责郭公庄一期小区的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小区的保安是24小时巡逻,保安和保洁的数量也比封闭小区多一倍。
关于小区内部道路将开放给社会车辆一事,很多居民并不知情。“小区内部道路开放给社会车辆使用,能安全吗?”小区居民刘先生家里有小孩,他格外担心开放后小区内的交通安全,“小区内还有很多小孩和行动不便老人,外部车辆涌入小区,最重要的是能有措施保证这些人的安全。”
这样的担心或许不会只属于郭公庄。记者了解到,除了郭公庄一期外,多个公租房项目也将采用开放街区的形式建设。共有产权房设计导则也提出,共有产权住房推行街区制,按照“大开放,小封闭”的模式规划建设管理。
“开放街区的小区的确会增加物业管理的压力,也考验物业方面的管理方式。这也影响着小区居民的接受度。”一家知名设计院的设计负责人表示,从小区内部来看,这种“大开放、小封闭”的小组团也方便管理,通过绿植与行车道路实现隔离;此外,“小组团”的布局也能加深邻里交往和沟通。编辑:耿诺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TF01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文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文影响到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telnote@163.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