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路和跑步来健身,本是一件好事,可在这样的“相互监督”下,似乎变了味儿。生命在于运动,“晒步数”确实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督促人们完成每天的运动。但如果不顾自身体质,反而会得不偿失。
专家建议,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过量反而会使免疫功能受损。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使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细胞活性大大降低。
有人为达到大汗淋漓的感觉,行走和奔跑的速度都十分快。但实际上对于走路和跑步而言,强度就是速度。强度过大,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比较常见的有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在道路不平条件下,还容易导致脚扭伤。
不少人有晨跑的习惯,但实际上清晨猛跑对于身体并不好。人经过一夜睡眠,肠内食物已消化殆尽,急需补充。不吃早餐或不补水就出门“狂走猛跑”,会导致血糖过低。此外,早起时人体血液更加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剧烈运动。如条件允许,可先喝水,少进食后再锻炼。
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100大卡,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需1800大卡,多出的300大卡需通过运动消耗。成年人走30步可消耗1大卡,若要甩掉这多余的300大卡则需走9000步左右。为此,原国家卫生部曾发出“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呼吁。
在运动时,下午或傍晚效果更好,健步走的最佳时间为晚上的5点至8点,上班族时间受限,可利用下班回家路上的时间多走走。此外,还可以选择走一小时,跑半小时的方式,健康的运动强度可参照心率水平判断:对于没有锻炼基础的人来说,运动后,用170减去年龄,得出的数字就是恰当强度;而对有锻炼基础的人而言,则用180减去年龄。来源搜狐体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文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文影响到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telnote@163.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