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霍金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霍金被称作宇宙之王。但是,霍金是不能说话的,因为他得了病,很多人也会好奇,那么霍金是如何交流的呢?
21岁就患上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霍金于1985年彻底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当时他去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访问,结果得了肺炎,从那以后就不能讲话了。
所以,霍金是在1985年丧失说话的能力。当时,在前往日内瓦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途中,霍金得了肺炎。在医院中,医生为其配备了呼吸机,他的情况相当严重。
医生向霍金当时的妻子珍(Jane)询问,他们能否关闭生命支持系统。珍断然拒绝。霍金随后被转到位于剑桥的阿登布鲁克医院,那里的医生控制住了感染。
为了帮助他呼吸,医生实施了气管切开术,这是一种在颈部打一个洞,然后向气管插入导管的一种手法。手术导致霍金从此无法说话。其后,霍金通过拼写版来交流,他通过眼球的转动,费力地逐个选择字母,然后拼成完整的单词。
马丁·金(Martin King)是一位物理学家,他为霍金寻找了一种全新沟通系统,他联系了加利福尼亚一家称之为Words Plus的公司,其开发的计算机程序Equalizer能够让用户通过手指点击来选择词汇和命令。
接下来的很多年,霍金都是操作两台电脑,分别在左右两边控制,一台写稿,一台与人沟通,直到后来沃托茨增加了聊天视窗,霍金仅需要在一台电脑上切换不同模式。
再后来沃托茨做了改版,把选中的单词或者字母放在屏幕上方,而下方则用来存储常用的输入内容。
霍金以面部肌肉操控软件,完成打字、与他人对话等活动。他“说话”时,面部肌肉动作被安装在眼镜上的红外线传感器捕捉,信号传送给电脑,转化为文字,由声音处理器“发声”。
其他使用者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以触摸、眨眼、眉部动作等方式操控软件。虽然霍金与英特尔的故事缘起AMD处理器。
虽然这些年霍金也成为了英特尔谈情怀讲故事的一个点,但近二十年来英特尔为了让大师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交流也是煞费苦心。
而在霍金的眼镜上,安装了红外线发射器和检测肌肉活动的侦察器。当他打算说 “Hello” 的时候,他可以通过脸部肌肉运动激活辅助系统,用眼球控制红外线发射器,选定在屏幕中轮流出现的英文字母。
当计算机出现 “H” 时,霍金动一下眼球,这样计算机就会不断显示以 “H” 开头的英文字母,当 “Hello” 出现,他可以再动一下选定这个字母。当霍金造句完毕,就把这个句子发送到语音合成器。
其实霍金最厉害的不是他在物理学里提出了几个数学上优美但无法证实的理论,而是这个人的成长历程,患了这么严重的疾病,但是仍然自强不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只有几个手指能动,还是坚持教学,坚持写书。
霍金曾表示过他最喜欢被视为是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而无疑在这两方面,他都已经尽可能的做到了最好。
霍金个人资料: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着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着有《时间简史》等书。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文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文影响到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telnote@163.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