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停牌一周年的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下称“汉能”),似乎在困局中愈陷愈深。继2015年亏损百亿港元之后,近日,其最大的第三方客户新华联也弃之而去。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到半年时间里三大金主悉数离场的背后,是市场对汉能未来出路的担忧。目前仍然没有何时复牌的消息,香港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也仍未对汉能薄膜控股做出调查结论。
虽然从首富宝座跌落、财富缩水了七成,但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却称“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今年来汉能押宝太阳能汽车和分布式屋顶太阳能,不过这一系列动作能否有效还有待观察。
最大客户终止认购股份
5月3日,汉能最大的第三方客户新华联弃其而去。按照当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由于新华联未能在最后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或之前满足汉能股份认购的先决条件,即在销售合同下的累计付款达到全部设备总价的30%,二者之间涉及金额54.6亿港元的股份认购协议失效。汉能在声明中表示,终止认购协议并不影响此前的销售合同,销售合同与服务合同仍然完全有效。
2015年2月,作为汉能扩大第三方收入来源的重要举动,新华联与汉能签订了一份股权认购协议及一份销售合约,新华联下属公司山东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汉能子公司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购买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业务总产能为600MW的生产线设备,并由福建铂阳向山东新华联提供技术服务,设备及技术服务总价达6.6亿美元。
按照双方最初约定的最后完成日期,新华联应当在去年10月31日就要达成先决条件,即销售合同下累计付款要超过5.28亿美元。不过,汉能去年11月初发布公告称,二者协商后将完成日期延迟至今年4月30日。如今,累计付款额仍未超过总价款的80%,而双方并未再次协定延长最后完成日期或者豁免认购协议下的先决条件,股权认购协议自然终止。
2015年终止多项关联交易后,新华联成为汉能最大的客户。年报显示,2015年汉能来自新华联的收入共18.68亿港元,占汉能全部销售收入的66%,是2015年全年汉能关联收入的25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新华联给汉能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仅为3000港元。
此前,内蒙古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宝塔投资的股东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与汉能之间的股权认购协议相继失效。
李河君财富缩水七成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后,汉能股价从1.8港元左右一路上涨,涨超7港元,期间一度冲高至9.07港元,总市值站上3000亿元高点,其大股东李河君也一跃成为内地首富。与此同时,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也是甚嚣尘上。根据财报,汉能薄膜自2010年以来合计实现营收148亿港元,几乎全部是向母公司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在整个2013财年,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是汉能薄膜唯一的客户。
在此之下,2015年2月,作为扩大第三方收入来源的重要举动,汉能与宝塔石化、内蒙古满世集团以及新华联签订了销售合同及服务合同,涉及金额共计26.4亿美元。同时,作为认购代价,汉能向其分别配发不超过30亿股、11亿股和15亿股的新股份,所得款项约为275.19亿港元。
但这一切还未落地时,2015年5月20日汉能股价突然在短短半小时暴跌47%至3.91港元,紧急停牌,随后香港证监会介入调查。此后,汉能薄膜提出重组计划,并大幅削减或终止与汉能控股的持续关联交易,此时外部订单对汉能意味着生死存亡。
有业内人士猜测称,第三方客户之所以最终放弃认购股份,可能是出于对汉能薄膜股价走势的担忧。目前汉能仍在停牌中,香港证监会对其的调查也未有结果。在此之下,李河君本人的财富也持续大幅缩水。5月4日公布的2016版新财富500强显示,李河君身家从去年的超过1600亿元骤降至450亿元,排名也从第1跌落至第21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文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文影响到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telnote@163.com)进行删除。